>>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 -> 2019清明节 -> 习俗
【农历·节日】宁夏民俗专家张万静聊清明文化
2019-04-01 15:52:49   来源:宁夏新闻网

 

  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杜牧一首《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清明,气清景明,繁花盛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今,又到一年清明时,宁夏新闻网《农历·节日》栏目组邀请民俗专家张万静聊清明起源,听木一文艺社学生品古诗,感受一个别样的清明。


张0.jpg

  宁夏社科院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万静聊清明民俗。

    清明始于2500多年前

  对于清明节的起源,宁夏社科院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万静这样阐释,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冬至后的第104天,春分后的第15天。在当时的钟鼎文(青铜礼器上面铸的铭辞、款识等文字称为钟鼎文)里就有记载,但是没有明确节日具体的作用。《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清明”两字的由来。

       节气与节日唯一的重逢

  二十四个节气中唯一有节日身份的和节日中唯一一个有二十四节气性质的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煮了一碗肉汤。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晋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和母亲悄悄隐居山林。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从什么时候开始,清明节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节日?

  张万静说,一个王朝的统一,节日也会被推广,秦汉大一统时期,清明节已经在推广,这在一些史书上志书上都有记载。1935年,中华民国时期,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并被确定为祭祀的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清明节作为民间习俗,流传至今。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祖扫墓,清明习俗知多少

  清明节除了祭祀,还有哪些我们不太清楚的民间习俗?

  张万静说,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全国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此外,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荡秋干、戴柳插柳的习俗。民间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戴柳有辟邪功用。

  对于清明节扫墓习俗为何能流传下来,张万静说,追根溯源,这跟我们祭祀祖先有关。春天来了,雨水充沛,由于过去大部分是土葬,为防止雨水将墓地冲毁,所以要对祖先的墓地进行修葺。千百年来,扫墓的习俗源远流长。

  在南方地区,长期流传着清明节插柳习俗。南方春天来得早,清明时候,农家把沟渠整理得干干净净,柳树成活率非常高,成排成行的柳树返青发芽,人们执柳相送,互相祝福。井井有条这个成语也是这么来的。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人们也要亲近自然,接近自然,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也有历史渊源。远古人类为了生存,经常要在森林中采集食物,通过树藤荡在高处和低处,采集野果等,从人类进化来看,祖先的这种生存本领流传下来,这就是荡秋千的来历。秋千以前叫千秋,汉武帝时期举行一个活动叫千秋祭祀,后来为了避讳千秋,后改名为秋千。

张2.jpg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时代新意

  张万静这样阐释清明节的精神文化内涵:文明的传承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意义,当下,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让中华民族重新走向辉煌,在这个历程中,我们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放大,让优秀文化作为我们的精神支柱。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的现代化,更是精神的现代化。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传统民俗,赋予时代新意,就是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结合。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智慧,我们要汲取营养。传承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国家发展,民族强盛,一脉相承,从来没有断线,深入人心的基因传承,中华文明密码植根内心的传承,都是不为外界力量所阻断。

  今天清明的意义不仅仅是我们给祖先祭祀,更是各界人士对先烈的祭奠。红色基因的传承,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祭祀祖先,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祖,这是中华文明5000年流传至今的源泉,传承才能让文明传递。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不能忘记国家和民族在经历磨难时,为之付出生命的仁人志士,是当代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方式。

  张万静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得到更大传承与发展,在世界舞台上,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散发出更加深厚的文化魅力。

  (宁夏新闻网记者 蒋萍 王小梅/文 杨泠然/视频/图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蒋萍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